新年前夕,我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杨斌等医疗团队,通过急诊脊柱内镜手术,成功帮助一名因“胸腰椎严重病变导致双下肢瘫痪”的高龄患者获得新生。
该手术不仅展现了我院骨科在脊柱微创领域的领先水平,更以“争分夺秒”,与生命竞速的医者担当书写了生命至上的感人篇章。
78岁的唐大爷因突发双腿无力、麻木并“迅速进展至完全瘫痪”,其感觉与运动功能几乎丧失、大小便失禁。
在紧急转入我院。经检查发现,患者腰椎间盘(1/2)突出压迫神经引发“马尾综合征”,同时胸节段(9/10)黄韧带严重骨化导致“胸椎管狭窄症”,若不及时手术,将面临永久性瘫痪风险。
深夜竞速:微创技术破解手术困局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骨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救治流程,建立以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会诊(MDT)。考虑到患者高龄、病情危重,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团队果断选择“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实施急诊手术,并且一次性处理“胸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问题。
夜晚,手术室灯火通明,团队通过四个仅7毫米的微创通道,精准切除病灶,(即突出的椎间盘髓核与胸椎骨化的黄韧带)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术后次日,患者下肢肌力明显恢复,目前,可在床上自由活动。随着术后康复,病情逐渐好转。
据悉,胸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由先天性或后天性退行性因素引起的胸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等。其主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胸背部疼痛、胸腹束带感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由于胸椎管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空间小,轻微的挤压或震荡可能导致高位截瘫,因此胸椎手术被视为脊柱外科中的高风险领域。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学科发展,我院在本地区率先开展的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不仅在腰椎疾病常规运用而且在危险的胸椎、颈椎现已成熟开展,在创伤、安全、恢复、适应症范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未来科室将继续深耕脊柱内镜等前沿领域,聚焦技术革新与服务优化,让更多患者享受精准医疗带来的福祉。
“许多患者误将下肢麻木乏力归咎于衰老,延误治疗时机。”杨斌特别提醒,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尽早就医:
- 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 ✔
- 胸腹部束带样紧绷感 ✔
- 大小便控制异常 ✔
- 夜间下肢痛麻加重 ✔
我院骨科已开通脊柱疾病绿色通道,通过CT、MRI等精准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微创治疗方案。
编辑:杜佩聪
供稿:骨科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