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说“耳朵里面痛”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情况不少妈妈都经历过!对不对?
结合医生的经验所得,这类情况大多数可能会存在儿童中耳炎的发生,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及儿科急诊。
尤其在学龄前儿童更为普遍
当然也要结合孩子当时的其他伴随症状及发病因素。
例如:
当中耳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时,
就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主要症状包括:
耳朵疼痛、听力下降、发热等。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耳朵的不适,但会通过哭闹、抓耳朵、听不清等行为表现出来。 耳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们每个人耳朵里面都有一个管子,学名咽鼓管,它是耳朵和鼻腔的通道,可以理解为耳朵的下水道。 当鼻部炎症或者发生其他病变时,阻塞咽鼓管开口或致病菌沿咽鼓管逆行至中耳腔内,从而引起中耳炎。 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直,更容易发病。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差异示意图
(左:儿童,右:成人)
急性中耳炎一般在感冒后5-7天出现,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大半夜去医院急诊的。 因为一般急性中耳炎大多能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不留后遗症,不会影响孩子听力。 但如果孩子神志、精神等全身总体状况还好,耳朵没有出血或者流脓性分泌物、耳廓周围没有隆起或红肿,就可以先自行在家里对症处理。 ●首先要注意的是保持耳道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耳朵,以免加重感染。也可对耳部鼻部热敷,缓解疼痛。 ●如果孩子有鼻阻流涕等感冒症状,首先口服治疗感冒的药物,此外,一些滴耳液也可以用于缓解耳痛和炎症。 ●如果儿童哭闹明显,疼痛剧烈,可按照药品说明书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比如布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 孩子出现耳道流脓、耳廓红肿、畏寒高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感染较重,这时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