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启新程,成长正当时
在这温柔的春光里
世间万物都蓬勃生长
我们也应踏上成长的征程
不负这大好时光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孩子们重返校园,孩子们在校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新学期正值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校园是孩子们聚集的地方,也是传染病容易传播的环境。
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开启新学期,做好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那开学季有哪些易高发的传染病?家长们该如何预防呢?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极易造成传播流行。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后会引起病毒性胃肠道疾病,也就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主要以"粪-口"传播为主。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 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很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造成传播流行。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它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表现发热,厌食,口腔、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等。 症状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主要在躯干 部,呈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 由腮腺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学校里学生众多,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一旦有学生感染传染病,病毒或细菌很容易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假期中,孩子们的生活作息可能不太规律,饮食也未必均衡,导致部分孩子免疫力下降。而春季本身就是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的时期,这使得孩子们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春季气温起伏较大,早晚温差明显,人体的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每天孩子的健康状态!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乏力、腹泻、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千万不要带病上学!
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诊,并向老师报备!
培养运动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让孩子在运动中享受乐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 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适量摄入肉类、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质。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少吃油炸食品、甜食和饮料。 规律作息: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应保证 10 - 12 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学生也应保证 8 - 10 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学校应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等。 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状况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追踪调查,了解病因,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教师普及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让 “开学季” 不再是 “生病季”,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重视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新学期里茁壮成长,远离传染病的困扰。 编审:杜佩聪 排版:许可 供稿:公共卫生科 邹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