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发现身边的长辈开始和以前不一样了……
行动变慢
头发花白
精力不如从前
交流变得困难
以前正常的音量和语气说一个事
现在要重复几遍
或者听不清说什么
……
请别责备他们
我们的父母开始变老了
也许是他们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又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障碍,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双耳进行性听力下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约三分之一会出现听力损失,这其中有2.2亿老年人出现了致残性听力损失(即失聪),这一比例正逐年上升。根据目前的进展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近5.85亿。
1、外部环境:长期处于噪声环境,或生活中间歇噪声的长期积累;
2、遗传因素,一些研究发现老年性耳聋和遗传因素有关,
3、自身身体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影响了我们的血液和血管,导致我们的耳朵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听力下降。
4、其他:机械性原因, 听觉系统的变性改变,耳蜗线粒体DNA突变等。
大多人认为老年人多少都会有听力不好的情况,
到底该不该干预?
1、听力下降的时间性:老年人平时听力大多都有些不好,如果突然哪天下降严重,有可能同时出现了突聋,突聋治疗的时间越短越好,建议及时就医;
2、侧边听力下降:老年性耳聋一般是两耳缓慢下降,如果哪天他给你说我哪个耳朵听不清了也需及时就诊,老年人耵聍堵塞,中耳炎等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及时处理可改善听力;
3、出现日常交流困难:如果已经影响到与老人的正常交流,建议及时诊治。
(1)药物治疗:明确来讲是没有的。我们也希望这方面能早日取得突破。
(2)助听器:助听器基本原理是将外界声音放大,使患者残余的听力得到更大刺激而感受到外界声音。使用方便且无创,是老年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及改善听觉交流障碍的主要途径。
(3)人工耳蜗:对于听力确实较差,佩戴助听器效果差,或者不适应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选择。有研究证实了手术并发症并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是必须特别注意老年人的年龄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
(4)同时出现的心理问题:老年性耳聋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严重影响,它不仅导致日常交流障碍,还会引起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症状,所以也许重点关注。
(5)其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与干细胞移植被运用到老年性耳聋的治疗也在研究中。
衰老无法避免,接受身体变化,但是有些问题仍然可以通过预防防患于未燃。
重视生活习惯,从各个方便保护听力,在生命过程中避免对听器的损害,如避免噪声环境,注意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对耳朵的保护;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注意平时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避免耳毒性药物,注意平时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等。
总之,生活节奏虽然越来越快,但不影响我们与老人多建立交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耐心,注重他们的心理变化。如果发生了听力问题,还需及时采取干预。
编辑:杜佩聪
来源:耳鼻喉头颈外科 龚立琼